1. <progress id="9ihgg"></progress>
        <th id="9ihgg"></th>

        陸元九:“100分才及格”

        來源:辦公廳宣傳與政策研究處   發表時間:2022-04-11

        [ 字號  ]

        來源:光明網    2022-04-09 08:37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

         

            光明日報記者陳海波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把畢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國家和民族?!?/p>

         

        ——陸元九

         

            99分,這個成績如何?

         

            對大多數人而言,應該是非常優秀。但對陸元九等航天人來說,只有三個字——不及格!

         

            “上天產品,99分不及格,相當于0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還要評好壞?!标懺湃缡钦f。

         

            1996年,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失敗,原因未明。作為火箭所用的慣性器件的負責人,76歲的陸元九趕赴西昌。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經過抽絲剝繭般的層層分析,最終在千絲萬縷的線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絲”——雙向可控硅,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第二年,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升空。

         

            由此,上面那句“名言”至今在我國航天界廣為流傳。

         

        01.jpg

        對實驗數據要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從而獲得所研制設備的實際性能和存在的問題;

        亦要認真對待實驗中出現的一切可疑現象,這可能蘊含著尚未被認識的內容。

        1999年3月31日,攝于北京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二研究院慣導測試中心

        攝影師:侯藝兵

         

            20世紀40年代中期,陸元九抱著“學好科學救中國”的信念,遠渡重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求學?!凹热粊砹魧W,一定要學新東西”,他選擇了儀器學專業,研究當時很少有人聽過的“慣性導航”技術。

         

            1949年,獲得博士學位的陸元九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副研究員、研究工程師。但更讓他興奮的是,大洋彼岸誕生了一個新中國。

         

            盡管太平洋的風浪聲很大,但他似乎聽到了故土家園的召喚。不,那其實是來自他心底深處的聲音。

         

            由于各種限制,陸元九的回國之路充滿波折。直至1956年,他終于又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多年后,他如此解釋:“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把畢生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國家和民族?!?/p>

         

        02.jpg

        1999年3月31日,陸元九在北京慣導測試中心調研時在門前留影。

        新華社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回國后的陸元九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上跳動的脈搏。1958年,“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響徹全國。陸元九興奮不已,他提出了在當時國際上都前所未有的大膽設想:不僅要進行人造衛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還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兩個月后,他和同事組裝出了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

         

            此后,陸元九在陀螺、慣性導航技術等領域不斷開拓,為我國慣性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運載火箭、導彈武器、人造衛星和載人飛船等方面的應用作出了突出貢獻,還為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規劃和論證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在同事和學生眼中,陸元九是個極其倔強的人。這種倔強,“本質特征就是要求嚴”。只要一聽他要參加評審會,答辯的人就格外緊張。不過,在陸元九看來,“嚴”是一種督促和希冀:“我們的產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證質量。要求嚴格,可以進步快一點?!?/p>

         

            “如果不把技術問題吃透,是要吃虧的。如果技術問題搞不清楚,腰桿子就不硬?!彼磸投诖蠹?。

         

            建黨百年之際,陸元九于2021年7月1日獲得“七一勛章”。約半個月前,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陸元九將這枚勛章,視作全體航天工作者的榮譽?!拔覈教焓聵I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每一步前行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和支持?!彼锌f千。

         

            飛得再遠,也不能忘記起點。陸元九寄語年輕人:“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們,把創新當作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科技報國?!?/p>

         

            院士小傳:

         

            陸元九(1920— ),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在陀螺、加速度計、平臺及捷聯慣導系統等研制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并在幾種衛星、導彈的方案論證及飛行實驗數據的分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榮譽。2021年,獲得中共中央授予的“七一勛章”。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原文:https://kepu.gmw.cn/2022-04/09/content_35645623.htm

        版權所有:中國工程院  網站標識碼:bm50000001  備案號:京ICP備14021735號-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8133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冰窖口胡同2號  郵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郵編:100088  工程院位置圖
        電話:8610-59300000  傳真:8610-59300001  郵箱:bgt@cae.cn
        国产激情怍爱视频在线观看
          
          
          1. <progress id="9ihgg"></progress>
            <th id="9ihgg"></th>